繁體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> 牧村心语 > 详细内容
经历风雨见彩虹——记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
发布时间:2011/3/24  阅读次数:10081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经历风雨见彩虹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
——记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
本报记者  苏玉东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“假如你要认识我,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……”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“克里木参军来到边哨,临行种下一棵葡萄……”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听着这熟悉的歌声是那样的宽厚而圆润,委婉而自然,像和煦的味风拂动着深深的大海,像远方的深谷回荡着沉沉的雷鸣,自有一股令人向往、探寻和回味的无穷的魅力。人们在夸赞她那醇美的嗓音的同时,更惊叹于她清朗、真诚的抒情,恰到好处的含蓄。你仿佛可以顺着这歌声,一直走进她的心里去,感受她的人生道路上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她就是天津歌舞剧院著名歌唱演员、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青联副主席关牧村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艰辛的成长历程

1953年11月6日,关牧村降生在河南省新乡市。父亲关绍甄,锡伯族人,祖籍辽宁沈阳,曾是国民党起义人员。解放后上了“华北革命大学”,学期满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平原省《平原日报》社做记者工作。不久又调到了平原省人民银行,经人介绍,与她母亲李芳芬结识。她的母亲也是河南新乡人,是一位“中大”的学生,受过高等教育,喜欢音乐,而且极具歌唱天赋,曾在牧野村教过音乐。牧野村远在公元前就发生过有名的周商牧野大战。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们真心相爱的见证,为了纪念这一切,他们商量好,以后生了女孩就叫“牧村”。这样,关牧村的哥哥名叫牧原、弟弟名叫牧野,串起来就是原野村,全是为了这一片故乡之情。  
      
在具有音乐素养的母亲的怀抱里受着熏陶和培养,关牧村从小就对歌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由衷的酷爱,她继承了母亲的音色素质和精华。  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然而,关牧村生活和艺术之歌的这段美好的前奏和序曲之后,却突然频添了巨大的波澜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1957年,关牧村还没记事,在中央机关工作的父亲,因给领导提意见被强令退职。从此,全家离开北京,开始了动荡的生活。1960年秋,他们辗转流离到天津。这时候,开始上小学的关牧村,每天放学回来放下书包,就要给妈妈捶背。在妈妈身体稍微好些时,就教她唱歌、练声,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了她的身上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1963年的夏天,关牧村刚满10岁,母亲在癌症的折磨下,离开了人世。母亲临终前的嘱咐,一次次地回响在她的耳边,“村儿,记住,妈妈没能唱出来,你将来一定要唱,一定要唱出来……”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失去母亲的家庭,歌声也失去了。当年幼的关牧村从睡梦中醒来,看到父亲凑在光下用粗大的手指捏着细针,笨拙地为她和弟弟缝补破旧衣裳时,她过早的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重负。她学着用小手做玉米面窝窝,为父亲分担家务。在度过一段忧郁苦闷的生活之后,是音乐又给了她一些精神上的安慰。老师们都夸她声音素质好,音乐感强,将来在唱歌艺术上一定大有希望。关牧村自己也燃起了一股希望之火:一定不能放弃,不能让妈妈的希望落空,要唱出来!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从此,她每天早上都坚持到河岸边练声,风雨无阻;一周一次的少年宫合唱活动,她从不缺席……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 命运常常喜欢恶作剧,1966年初夏,生活又出现了新的波折。她的父亲要随工作单位搬迁到山西去。12岁的关牧村带着10岁的弟弟,告别身边这唯一的亲人,独立去支撑生活,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?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送别的车站,父亲望着人群中两个不够车窗高的孩子,心里一阵阵隐隐作痛。为了孩子们的前程,这是他无可奈何的抉择,本来,这个临时工可以不走的,但随单位迁走,他就是有一份转正的希望。汽笛鸣响,火车走了,亲人远离了,两个孩子还呆立在站台上。此刻的关牧村想到了一身的家庭重担,柔弱的双肩将要扛起的是更大的艰难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夜深了,两个孩子胆怯的靠在门边,谁也不敢先走进这空荡荡的黑屋子。弟弟躲在了她的身后,扯着她的衣角,小牧村的心中也在敲鼓,但从弟弟发抖的小手中,她感到了自己的责任。她定下心来,鼓起勇气,大步迈进了门内,一把拉亮了电灯。灯光像亲人的眼睛给了他们亲切的关怀与温暖。

经济拮据,生活窘迫,对于这对从苦难中走过的姐弟来说,已经不算什么,捡点菜帮子和玉米面,日子也一天天熬过来了。摆在关牧村面前的最大的难题,即使弟弟的教育和成长。关牧村挚爱相依为命的弟弟,她默默地承担了全部家务,一切能使弟弟高兴的事,她都乐于去做。然而,家庭终究不是和社会绝缘的,外面世界的运动每天都在翻新着花样,使大人们都为之眼花缭乱,何况是个十来岁的孩子。关牧村看到了弟弟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里细微的变化,于是她开始给弟弟讲家世的艰难、大人的苦衷,生活中遇到的困难,也和弟弟一起商量,让弟弟学会分担家务,为家庭操心。月底粮食不够吃了,弟弟牧野街辆破自行车,顶着西北风。到数十公里外的郊县去买玉米粒。当他拎着一小袋只有几斤的玉米粒回来,关牧村双手暖着弟弟冻的像红萝卜似的小手,听着弟弟讲述在路上饿了嚼一把玉米粒。累了躺在公路上歇口气的情景时,她心疼地抱着弟弟,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。在生活艰难的磨砺中,姐弟俩终于健康地成长了起来。  
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真正的音乐和其它各种形式的美,都被当成了罪恶的代名词,关牧村还是牢牢记着妈妈的期望。邻居家的收音机只要一播音乐,她便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计,侧耳倾听,有时声音太小,听不清楚,只好跑出去,趴在人家的屋门上听。往往是听了半截,音乐就成了别的节目,她只有悻悻而归,毕竟收音机是人家的呀!中学的一位音乐老师发现了关牧村的音乐天赋,让她参加了文艺宣传队的演出,并亲自为她伴奏。这位老师感到关牧村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,为了能使她有个进修的机会,老师带着她去各地投考艺术院校,但是那时的环境,是他们无法改变眼前的命运。纵然是一块稀世美玉,也注定要经历岁月的沐浴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1970年,关牧村已经17岁,初中刚毕业,学校工宣队一位热心的工人师傅把她介绍到自己所在的工厂——天津钢矬厂工作。从此,她成为了一名工人。第一次领到了工资,虽然只有17块钱,却让姐弟俩看到了眼前出现的一线光亮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 谁料想,一点希望刚刚到来后不久,灾难就又来扣门了.一天下午,关牧村刚下班回家,一位铁青着脸的警察便推门而入,一张写满黑字的白纸放在关牧村的面前.这是一张判决书,上面写着父亲的名字,以”现行反革命”的罪行判处四年有期徒刑……关牧村呆呆地望着判决书,眼泪流了下来。从一进厂就手把手地教她的许昌全师傅知道了这件事,沉默了半天。她说:“小关,打起精神来!”从此师傅像对自己的亲闺女一样,关心和照顾他们。组织上了解到情况后,也马上作出了决定:每月补助  15  元,保证姐弟俩的生活费用。但这一连串的生活变故,刻在她的心灵上的创伤太深了。她变了,变得话更少了,眼睛里常闪烁着焦虑的神色;她的歌声也变了,变得更深沉。生活上的不幸,让她学会了艺术上珍贵的含蓄和节制。这是她生活上饱受艰辛的时期,也是她艺术上进步最快的时期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 经热心朋友的介绍,关牧村跟随一位姓蒋的老师学习。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下,她提高很快,蒋老师也常在旁人面前露出得意之色,却从不当面夸奖关牧村,对她的要求反而更加严格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谷底石缝中艰难生长着的小草,在肥沃土壤中迅速开出了馨香的花朵。关牧村就是这棵小草,在平凡大众的培育下,健康成长起来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辉煌的艺术成就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  在我国,优秀的女高音灿若繁星,但优秀的女中音却凤毛麟角,行家们评价关牧村的女中音非常柔和,非常青纯,不带一丝杂音,有着余音绕梁的浑厚与委婉,至今无人能比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1977  年,在天津市领导的直接关怀下,钢锉厂的师傅们簇拥着关牧村走进了天津市歌舞剧院。她拜在著名歌唱演员李维喜门下苦练基本功。也就是在这前后,她遇到了该团的青年作家施光南。此时,施光南即将调到北京去工作。在工厂业余演出时,当时韩伟老师发现了她,就带着她去见作曲家施光南,她带着几分紧张的心情唱起了施光南的作品《打起手鼓唱起歌》。施光南听着听着,竟然忘情的大喊:“太好啦,真是太好啦!你就这样去唱。”接着施光南就给她指出了一些唱法上的不足,临走,还把刚刚创作完成的《祝酒歌》、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等递给了关牧村,请她来演唱,两个艺术上长期合作也就从此开始。施光南的绝大多数新歌,都是由关牧村首唱的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近些年来,演艺界的情况许多人心里都清楚,索要高价出场费的有之,中途撂台的有之。对此,关牧村不想多说什么,也不想指责什么,她只是想作一个信念和准则的饿守望者,不仅不索高价,而且矫揉造作的歌不唱,无病呻吟的歌不唱,粗制滥造的歌更是不唱。这几个不唱使她永远成不了所谓的富婆、富姐,可她的内心却是坦然的、平静的。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艺术,什么样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。为了提高艺术素养,她在别人忙着赚钱的时候,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,进而又进入南开大学攻读明清戏曲史研究生,并取得了硕士学位,这种明智的选择一是为今后的发展积蓄力量,同时也避免了随波逐流的浮躁。在学习期间,凡是党和政府组织的纪念活动,她都积极参与,凡是救灾助残演出,她都分文不取。在国内,她已成为参加义演最多的演员之一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为了给青年人树立榜样,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,多次参加国家和国际慈善活动,因此被香港慈善机构评为“十大爱心之星”,并作为我国慈善组织的代表参加世界慈善大会。前不久,她还被国家环保局特聘为环保大使,为保护自然资源,维护生态平衡尽自己的一分心力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这些年,党和国家也给了关牧村许多荣誉:她成为第一批由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,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、文化部“优秀专家”、天津市“三八”红旗手、天津市劳模。  1997  年,又被评为天津市首届青年优秀知识分子标兵;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。她连续四届任全国政协委员,并担任着全国青联副主席、天津市青联副主席的职务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1995  年的春天,北方还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季节,关牧村来到了燕山深处一个叫三岔沟的地方。这是一块贫瘠的土地。一进村,一群孩子就围了上来,怯怯的看着这位大歌唱家究竟长的啥模样。而关牧村看到的却是他们褴褛的衣衫和周围破旧、简陋的屋舍,以及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体。她紧紧地搂住了孩子们。当她问起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,村支书说:“村里是没有学校的,要想上学,孩子们必须步行  3  个小时到乡里,因为路远,孩子只能住校,因为贫穷,现在仍有  30  来个学龄儿童不上学了。”听到这里,关牧村的饿心情十分沉重,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,虽然受了很多苦,但是还是有学上的。如今,这些孩子正是受教育的年纪,怎么能不上学呢?她对付支书说:“明天都让孩子们去上学吧,我每年拿出  6000  元钱替他们缴学费,直到他们小学毕业。”村支书指望着这位素昧平生的演员,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    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欢迎光临关牧村网站  让我们沐浴关牧村的天籁之声  学习关牧村的慈善博爱精神

copyright 2000-2009 中网 ( zw78.com )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

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,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